俗話說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變了天”。霜降過后的這幾天,大家都被秋風吹得瑟瑟發抖,瞬間感受到了“一秒入冬”大降溫的威力。
天冷了,許多人都會選擇進補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與適應力,其中膏方憑借其強大的補益作用,成為備受人們青睞的一種養生習俗。
說到膏方很多蘇州人都耳熟能詳,但膏方怎么選,什么樣的才是好膏方?膏方又該怎么吃、怎么保存呢,今天我們為您送上一份膏方服用指南,讓您更好地使用膏方!
膏方怎么吃效果才好?
特地配好了膏方,該怎么吃卻犯了難:
· 飯前吃?飯后吃?還是睡前吃?
· 直接吃還是用水化開?
· 吃膏方期間有什么要特別注意的?
· 膏方到底怎么吃才能發揮最好的療效?
膏方什么時候吃?
空腹服:滋膩補益類膏方宜空腹服,如服用后胃腸有不適感,可以改在半饑半飽時服用。其優點是可使藥物迅速入腸,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。
飯前服:病在下焦,欲使藥力迅速下達者,宜飯前服。一般在飯前30~60分鐘時服藥。
飯后服:病在上焦,欲使藥力停留上焦較久者,宜飯后服。一般在飯后15~30分鐘時服藥。如餐前服用因空腹而自覺胃腸不適者,可改在餐后30~60分鐘內服用。
睡前服:補心脾、安心神、鎮靜安眠的藥物宜睡前服。一般在睡前15~30分鐘時服用。
膏方應該怎么吃?
沖服:取一湯匙膏方置于杯(碗)中,沖入90℃左右的開水,調勻溶解后溫服。調服:用適當的湯藥或適量黃酒等,隔水燉熱,調和均勻服下。若方中因滋膩藥過多出現膏藥黏稠較難溶化,可用開水燉烊后再服。
含服:亦稱“含化”。將膏滋含在口中,讓藥慢慢在口中溶化,咽下膏汁,發揮藥效。
膏方每次應該吃多少呢?
服藥劑量的多少,應根據膏方的性質、疾病的輕重以及病人體質強弱等情況綜合考慮決定。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湯匙1匙為準(約合15~20 mL)。初次服用先以半量開始,適應一周后,改為常規用量。
患者體質的強弱、性別的不同,在劑量上也應有差別。老年人的用藥量應小于壯年;體質強者的用量,可重于體質弱者;婦女用量,一般應小于男子,而且婦女在經期及產后,又應小于平時。不過需要注意的,如果有醫囑,建議您嚴格遵循醫生的醫囑。
吃膏方期間有哪些忌口?
服藥期間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,稱之為“忌口”,目的是為了更大程度地發揮藥效。服用膏方的常規“忌口”要求是避免進食辛辣、肥膩、生冷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。此外還需避免藥物與食物之間的反應。
(1)普通忌口
服含人參的膏方時忌食生蘿卜,或長期服用蘿卜;服含首烏的膏方時忌豬、羊血及鐵劑;服滋補性膏方時不宜飲茶、咖啡、可樂等。
(2)體質與忌口
針對患者的不同體質,在膏方服用時需作相應的“忌口”。
如陰虛體質者,需忌食辛熱食品,如狗肉、牛肉、姜、蒜、蔥、甜食等,同時也需忌食海鮮之類發物,如黃魚、帶魚等;
陽虛體質者,需忌食寒性食品,如蟹、柿子、黃瓜等,并忌用或避免過用厚味膩滯之品,如食肥肉類制品;
同時還應注意溫補腎陽之品切忌濫用,服食鹿鞭、牛鞭、羊肉等要注意觀察有無上火表現,以防助火動血、產生變證。
膏方該怎么保存?
一料膏方通常服用1~2個月,如果保存不當,易發生變質。每年都有一些朋友在后臺咨詢長霉的問題,因此收到膏方保存上需要注意以下問題:
(1)每次取食前先將取用膏方的湯匙洗凈、干燥,有條件時進行消毒,否則易帶入微生物,破壞一整罐膏體,使其變質。
(2)一般情況下,冬季膏方可放在陰涼干燥處保存,氣溫高時宜置于2℃-10℃冰箱中冷藏。
其實,想要膏方調養效果好,選擇一劑好膏方很重要!什么樣的膏方算是好膏方呢?如何選擇一劑好膏方呢?
江蘇省名中醫、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膏方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亞博主任表示,判斷膏方好不好,關鍵要看“五個好”——好醫、好藥、好工藝、好口味、好療效!
名醫開好方,藥材品質好,熬膏技術佳,才能保證膏方的好療效和好口感!
具備這5個要素的膏方,外觀看上去,質地細膩、黑潤而有光澤,且膏體稠厚適中、呈半固體狀態,達到“色黑如漆,光亮如鏡”為佳。傾倒出來一拉成絲,滴水成珠!聞起來有淡淡的藥香,用溫水化服,入口甜潤綿密、回味無窮。
中醫膏方歷史悠久,距今已有2000多年,而江蘇地區膏方的盛行,也有數百年歷史。始創于1914年的李良濟,百年來一直堅持以“好醫好藥好工藝”來制作每一劑膏方!因為膏方品質好,每年秋冬季很多蘇州市民都會來到李良濟開具調養膏方!
為了方便大家利用膏方調補,李良濟每年都會舉辦膏方節,邀請名醫專家義診為開具調補膏方!今年膏方節已經舉辦6場專場義診,11月8日相城店將再次開啟膏方義診,為市民朋友定制調補膏方!
如果你也想利用膏方調補,沒趕上之前的義診,可以點擊下方,預約11月8日的專家膏方義診!


